健康科普

PEOPLE'S HOSPITAL

警惕!心脑血管疾病不再是中老年专属

时间:2024-11-26 浏览量:257

  心脑血管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“杀手”,一旦治疗不及时,就有猝死的风险。而这一原本被视为中老年群体健康隐患的问题,如今已悄然成为影响年轻一代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11)

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》显示,18-34岁青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10%,且呈上升趋势。这不禁让人反思,年轻人在追求事业与生活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,往往伴随着健康风险的累积,而最终的健康代价却只能由自己承担。

640_wx_fmt=png&from=appms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 (12)

  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——无论是历经岁月的老年人,还是正值盛年的青年群体,都需对心脑血管健康给予同等的重视与关注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、长期作用的结果。眼下随着气候逐渐转凉,也进入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因此,加强预防、重视早期筛查与干预显得尤为迫切。

 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?

 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,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。数据显示,在我国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。尽管人们常常对癌症感到恐惧,但实际上,心脑血管疾病才是当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疾病。

 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两大领域。心血管疾病中,冠心病是最为关键的一种,它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的,这种病变会导致血管变窄甚至闭塞,从而造成心肌缺血。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可能包括胸痛、呼吸急促、心跳不规律、头晕甚至昏厥。在急性发作时,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部压迫感和疼痛,伴随大量出汗、无法平躺,且这些症状在活动后会加剧,有时还可能表现为肩背部、牙齿或上腹部的疼痛等非典型症状。

  脑血管疾病则主要基于脑动脉硬化的病变,可能涉及脑血管的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,导致脑组织出现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。这类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称为“脑中风”,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表现多样,可能包括身体一侧的瘫痪、感觉障碍、眩晕、肢体无力、视力模糊、平衡失调、言语障碍和意识障碍等,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。

 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?

 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,需要从日常生活方式入手,并重视危险因素的防控。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:

  健康饮食:平衡的膳食对于健康的心脏和血管系统至关重要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、非深加工的谷物、瘦肉、鱼和豆类。同时,遵循低盐、低糖、低脂的饮食原则,以减少心血管负担。

  适量锻炼:适量的体育锻炼适量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。每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,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,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。

  戒烟限酒: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,应及时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,同时控制酒精摄入。

  定期体检: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35岁以上成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,重点关注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心电图、心脏彩超、颈动脉彩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项目。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,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。


预约挂号

专家坐诊

体检预约

交通路线

公众号

病例复印

回到顶部

收起